金剛經講記(8)

和尚:印度話,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指導我修學的這個老師,就是我的和尚,所以和尚也不一定是出家人。

大師:佛門裡面是對佛的稱呼。 

 

鳩摩羅什,梵語音譯,義為童壽。 傳說法師乃七佛以來為譯經師。以悟達為先,得佛遺寄之意。

鳩摩羅什法師他七年當中譯經完成九十八部,鳩摩羅什法師是屬於意譯,玄奘法師則是直譯。 意譯是離開原文,把原文的大意用中國文的文法寫出來,所以中國人讀起來非常的流暢。他翻譯得好是有原因的,生生世世,七尊佛可以講是無量劫來,一尊佛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他都示現為翻經的法師身分。

他為什麼翻得這麼好?悟達為先,他教學也是如此,教學生一定要開悟,一定要通達。開經偈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你要能解,你才能說得出來,你才能夠介紹給別人。 得佛遺寄,可以說得佛力加持。你自己要不真心學佛,不能契入境界,怎麼會得佛力加持? 

 

倓虛法師的《金剛經》旨趣 

第一離相:【離相,成就解脫,消諸業。】

第二、無住:【無住,成就般若,破諸惑。】 

第三:【無法】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般若裡頭所講的緣起性空,了不可得,這才能證得法身,脫諸苦,《般若心經》裡面講「度一切苦厄」

到無法的時候,一切法都放下,都不執著了。所以,業、破惑、脫苦,這是本經的旨趣。

 

破三心,除四相,為發心之要務。 

執著那個心是假的,所執著的這些物相也是假的。怎麼樣執著都是一場空,不是說到死了以後一場空,現前就是一場空,當下即空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執著的我沒有了,能執著的、能得的心沒有了,你還得個什麼?三心不可得。 

「眾生相」:眾生就是一切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現的相這個眾生不是指廣大的眾生、廣大的人我們今天所謂動物、植物、礦物,再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現象,都是眾生相。由緣和合假立的,稱為眾生相。 

「壽者相」:壽者是時間相續,由相續假而立。 

 

古德分科判教,一部經分為三個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1.序分:自「如是我聞」到「敷座而坐」。

2.正宗分:從「長老須菩提」到「是名法相」。

江味農居士將本經的正宗分,採前清達天法師《新眼疏》的分法分作信解行證四分。《金剛經》是《華嚴》的綱要,清涼大師分《華嚴經》就分為信解行證四大段。

3.流通分:「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到最後「信受奉行」。 

 

《華嚴經》,特別是《四十華嚴》善財五十三參,可以說就是把《金剛經》的理論與方法,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給我們看。 表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怎麼個做法?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這一段經文是序分裡面的第一段,叫證信序。 

法會需要的六緣:信,想聽,時間,地點,主講人,聽眾

 

不異為「如」。如:完全相同。

無非曰「是」。非:不一樣。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如是」這兩個字是信成就,阿難是複講,所以一開端,一定要說這四個字,表示阿難複講的跟佛所講的沒有兩樣,同學們給阿難尊者做證明,必須每一個同學都承認,全體一致,都點頭、都通過,才可以記錄下來。

 

生佛本具之性體,真實之際如如不動。 

真實之際:真如,就是本性,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本體,本體就是根源。宇宙從哪裡來的?人生從哪裡來的?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自性生的。

本性、真心是如如不動的,從來沒有動過,覺的時候不動,迷的時候也不動。迷,那個心會動,是妄心會動,真心不動。 

 

「是」,開化顯示當下即是。 

「如是」:真如在哪裡?本性在哪裡?真心在哪裡?當下就是。無量無邊法門是從真心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離了自性,離了真如,無有一法。佛經上所講的不是別的,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本來有的。

 

佛講《金剛般若波羅蜜》,是我們自性的金剛般若波羅蜜。修淨土,是我自性淨土,你學《華嚴》、學《法華》,學一切法門,是自性法門。四弘誓願裡:自性法門誓願學,不是別人的。我們現在學佛法學得好辛苦,學得好累,是觀念搞錯了,學的是人家的,都不是自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d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