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是人,福慧雙修,自他兩度,便得直趨寶所,大有成就。

 

「自行」總綱領、總原則:無住。(智慧)

「化他」總綱領、總原則:生心。(福德)

 

淨宗的三資糧:信、願、行。

信:福、慧。願行:福。信願念佛就是福慧雙修,自度度他。

 

寶所:在淨宗以外,其他的宗派裡面,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是寶所。在淨土宗,除了明心見性之外,還有一個真實的寶所,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已經見性,去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不成問題,往生西方是實報莊嚴土往生的。沒有明心見性,甚至於一品煩惱都沒斷,能不能直趨寶所?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一品煩惱都沒斷。諸位要記住,這在其他法門裡是決定不能成就,唯獨念佛法門能成就。

 

便知其福德,遠勝於以充滿無量無邊大千世界之七寶布施者。

 

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六道。一個單位世界的天頂是初禪天,一個小千世界的天頂是二禪天中千世界的天頂是三禪天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天。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一千個禪天,十億個(1000x1000x1000)初禪天。所以講六道輪迴,就是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福報再大,你的活動空間不能超越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往生淨土的人,他的活動空間就不可思議,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想去就去,想來就來,絲毫障礙都沒有。從這一點你就曉得,那兩個人福報相差懸殊太大太大了。何況往生的人,《彌陀經》、《無量壽經》上都說得很清楚,十方諸佛天天見面,每天去參訪、去供養、去聞法,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眾生,天天跟那些人結法緣,為那些眾生說法。這兩種生活方式,怎麼能相比?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經」,經本所在之處也是三寶所在之處。你家裡面有幾本佛經,那就是三寶所在之處,就有龍天善神保佑,所以對於經典要尊重供養,你才得善神的保佑。

 

經,本有路徑之義。

 

凡夫成佛之路、破迷開悟之路、離苦得樂之路、轉凡成聖之路,經典有道路的意思。

 

典,軌則之義。

 

典像軌道一樣,有軌道,不會走錯。

 

本經所說,皆是發菩提心者不易之正軌,共遵之覺路。

 

為什麼《金剛經》在佛法當中如此的被人尊重,因為它就是一切修學大乘者,必須要遵守的原理原則,一定要遵守,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修淨土的不遵守,你心裡有牽掛、有住,你不能往生,一定要遵守。你學密的、持咒的,如果你心有住,你決定得不到相應,三密相應你決定得不到。你是個參禪的,你心要有住的話,你決定不會開悟,決定不會見性。可見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理原則,你修行才會有成就。參禪的會開悟,持咒的會得三密相應,念佛的會得一心不亂,學教的也能夠大開圓解,都是這個原理原則,離開這個原理原則,都不能成功,所以這個經就被大眾所尊敬。

 

故此經所在之處,便是寶所。

 

佛及一切賢聖,莫不在此。

 

不是一切佛、一切菩薩都在你這個地方,不是的。一切賢聖修行證果的原理原則、方法在此地,是說這個。所以這個經尊貴,我們對這個經典要尊重。我們尊經,這些護法善神就尊敬你;你要不尊重經典,護法善神遠離你,也瞧不起你。

 

若尊重弟子,這句話是統謂一切賢聖、菩薩、羅漢,盡攝在內,不必分別專指。

 

《金剛經》是離相,這樣專指哪個人,就變成著相。所以這個尊重弟子,是統指所有的佛弟子,包括沒有斷惑證真的,那就是連我們都包括在其中。我說的這個話是實在話,只要能夠聽到《金剛經》生歡喜心,不要講受持,聽到心裡很歡喜,你就得一切諸佛護念,一切善神擁護。如果你真的能夠依照這個修行,那就是前面所說的,那當然是更殊勝。要以現代科學家的說法,這一念歡喜心是強烈的磁場,很大的能量,這一念歡喜心,與一切賢聖感應道交。

 

總明此經殊勝,在處處貴,在人人尊而已。

 

佛確實是這個意思,讚經!經所在的處所,這個處所尊貴;讀誦受持經的人,這個人尊貴。

 

又為勸人供養此經、讀誦此經、受持此經、廣為人人說此經也。

 

世尊勸我們供養。怎麼供養?依教修行供養,這叫真供養。如果我們有能力,我們印送這部經典供養一切大眾,這是供養的方法。現在除了印經之外,還可以製作錄音帶來供養。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工作很繁忙的人,確確實實沒有時間,你叫他坐下來去讀一部經,他沒有時間,但是叫他聽他有時間。他上下班的時候要坐車,自己開車可以放錄音帶,他可以聽。我們搭公車、公共巴士上班,可以帶隨身聽。因此製作讀誦經典的錄音帶,也是最佳的供養。我們佛弟子,現在無論是在家出家都有應酬,都有禮尚往來,人家送一點禮物給我們,我們也要回送一點,我們回送的禮物,裡面一定有經書,一定有錄音帶,法供養。經書、錄音帶做的是愈精美愈好,做的愈精美,不學佛的,他看到這個本子,他生歡喜心,所以一定要印得好,才能夠達到利益眾生的效果。這是講供養此經。

 

讀誦此經,讀是對著經本,誦是背誦。讀誦不出聲是自利,出聲讀誦是自利利他。念得要清楚,要清晰,讓別人聽,聽得很清楚,一耳根,永為道種,你就度了他。所以讀誦,出聲讀誦,功德利益很大。

 

我這出聲讀沒有人聽,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人,他聽了也得利益,有天人鬼神,我們肉眼看不見。

 

廣為人說,遇到人都給他講,當然講的方式、技巧是要有變化的。注意這個廣,遇到人都說,喜歡聽的人跟他說,不喜歡聽的人也跟他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則持說者,便是親近諸佛、菩薩等大善知識。

 

佛法、世法要想有真實的成就,都必須要有師承。可是在這個時代當中,老師沒有了,到哪兒去找?沒有師承,師承斷絕。我們想成就怎麼辦?今人找不到,還可以找古人,這是個辦法。

 

今人哪個是真有道德學問,哪個是假裝的,我們分不清楚,古人沒問題,大家公認的。這個路子就能走得通,而且非常安穩,也不怕老師不要我們,這世間有好老師,你去找他,他不收你,那很苦惱,找古人,他不會不收,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做他的學生,不會考慮他收不收你。

 

以古人為老師。在我們佛門也有明顯的例子,蕅益大師,這是我們淨土宗的,蕅益大師的老師是誰?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也往生了,往生了怎麼以他為師?蓮池大師的著作在,蓮池大師的全集現在還在,還是完整的。蕅益大師專門學蓮池,學一家,依他為老師。不是老師的東西不不看,看一個人的,他學成功了,蓮池是淨宗一代祖師,他也是一代祖師。學古人,今人不可靠。

 

我們學《彌陀經》,我們以蓮池大師為老師,專學《疏鈔》;要以蕅益大師為師父,就專學《要解》。我們學《華嚴》,以清涼為老師,決定遵守清涼的《疏鈔》。懂得這個原則,善知識太多了,隨便我們挑選,哪一個跟我們有緣,我們都可以親近,都能成就。

 

須知此經專明實相

 

實相就是諸法實相,我們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佛在本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是諸法實相。因為一切法的真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教你無住,你住是錯誤的,因為相不可得,你怎麼能住!

 

相是怎麼回事情?佛給我們舉例子,大乘經上講的,非常健康、有力氣的人(力士)彈指,一彈指有60剎那,,一剎那裡面有900生滅。我們彈得快的時候,應該1秒鐘至少可以彈4次。就以這個數來算,4x60x900=2160001秒鐘裡面有216000次的生滅。《楞嚴》上講得好,「當處生,隨處滅盡」。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的相,是這種生滅相的相續相而已,它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正的存在,不但這一切物質、色法不存在,心法也不存在。

 

《百法》裡面講的有為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色法,九十四大類。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就是剎那九百生滅,這是相續相。

 

為什麼叫你生心?因為這個相是生滅相,它是生滅相,但是它不會斷,它要繼續不斷的生滅,生滅當中它起變化,「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善心,它就變成善果;惡心,它就變成惡果,所以教你生心。雖然生心,又要無住,才跟真相相應,跟實相相應。實相現前就是自性現前。無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如果說兩邊不能成為一樁事情,你沒有見性,沒得一心。

 

受持之者,果能直下承當,依經起觀,則生福滅罪,徑證菩提,功德何可稱量。

 

真的看破,真的放下,就是直下承當。

 

「依經起觀」:依照這部經上講的道理、講的事實真相,把錯誤的觀念換過來;「起觀」就是把從前錯誤的舊觀念換過來。

 

空有兩邊都不住就滅罪了,這是《金剛經》上說的。

 

罪從心起將心懺,什麼心有罪?妄想心就有罪。換句話說,你心裡有念頭就有罪,有念就有罪。法相是現象、是有邊,住在有邊,你決定搞六道輪迴,太苦了。

 

無念也有罪,這事情就麻煩,為什麼?有念,你住在有;無念,你住在空,住在空、住在有都有罪,都不能解決問題。非法相是空邊,住在空邊,你就到四禪天、無想天裡面去投胎去了,無想天是外道天,住空的人跑到那去。住空的功夫再更高一層,跑到四空天去了,出不了三界。四空天裡頭,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定功失掉了,還是要輪迴,還是要墮落。

 

所以空有兩邊都住不得。修行斷了見思煩惱,還是空有兩邊不能住。見思煩惱斷了要住空,變成小乘阿羅漢、辟支佛,住偏真涅槃,偏真涅槃是住空,佛在大乘經上說這些人墮無為坑,焦芽敗種,大乘經上常常喝斥這些人。斷了見思煩惱,空也不能住。

 

空有兩邊不住,這叫行菩薩道,《金剛經》上是教我們這個方法。兩邊不住,滅罪,他又能夠廣行布施,那就生福。佛在經上說,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而行布施是生福,無所住心就滅罪,滅罪生福是最徹底的,徹底的滅罪,圓滿的生福。

 

徹底滅罪,圓滿生福,再往上提升,那就證大菩提,功德不可稱量。不但我們說不出來,無法思量,一切諸佛如來也說不出。為什麼說不出?因為他稱性,性德無量無邊,真如本性裡沒有罪,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稱性的滅罪生福。可見得這個經之殊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d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