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如此大慈大悲,則貪瞋二毒除矣。又雖度生,實無所度,不著有也。雖無所度,度之不息,不著空也。具此妙慧,痴毒亦除矣。

Ø   凡夫之所以無量劫來都作凡夫,根本的原因就是貪瞋痴三毒在作祟。佛法的教學,在除三毒病根而已。「度盡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它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要發這樣的大心,這是大慈大悲,把貪心、瞋心變成大慈悲心,我們內心裡面貪瞋二毒就沒有了。

Ø   雖度生,實無所度,這是真智慧,不著有。雖無所度,度之不息。世尊當年在世,示現天天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休息,這就是度之不息,不但口說,他還要身行,言教、身教相輔相成,這是不落空。這種行持就是教給我們空有兩邊不住,這就是應無所住,兩邊不住就是這個樣子。這是真實的智慧,智慧現前,愚痴就沒有了。

凡夫我見重,三毒深,病根實由心量狹隘。須以廣大心治其病根。從根本上解決,諸病自然易除。

Ø   凡夫病根確確實實心量太小了,自私自利當然貪瞋痴三毒就嚴重了。所以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換句話說,就是把如來在果地上的境界,做為我們今天的因地的修行。一起心、一動念,一舉一動都跟如來果地境界相應,與性德相應。大慈、大悲、大智、妙慧,都是本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與這個相應就叫做大心。第一先決的條件,先要發大心

大心行人

Ø   發大心的修行人。

既不能無所緣境而著空,著空則無從起修。又不能取著於境而著有,著有則墮六道。要在不著兩邊,合乎中道。如此歷事鍛心,正大修行入手處。

Ø   發大心就修大行,修大行要空有兩邊都不著。既不能無所緣境而著空,著空沒得修,還修什麼?所以修一定要有緣、要有境,緣境兩個字要認識清楚,緣是人事環境,境是物質環境。也就是說我們要修行,要修大行,不能離開五欲六塵的境界,離開了就落空,離開了,你到哪裡去修!譬如,布施波羅蜜,布施的對象沒有了,你施捨什麼?財、法、無畏布施都要對象,不能著空。但是又不能著有,著有就要墮六道輪迴,必須空有兩邊都不著。那就是說,在境緣當中度之不息,而心地清淨。所謂中道,就是兩邊都不著。可是如果你心裡面還有個中道,你又著了中道。中道又是一邊!兩邊是一邊,中道是一邊,你又著了一邊。中道也沒有,那才是真的中道

Ø   歷事鍊心,事要是沒有了,到哪裡去鍊?佛門裡還有一句話,借假修真。事是假的,心是真的。我們要在環境當中,鍊清淨心、鍊平等心,不著有;練慈悲心,不著空。大心菩薩不可以離開境緣。「正大修行入手處」,大修行人下手,是在一切境界裡面下手,在裡頭鍛鍊。

識,原是自性所變現。用以分別執我,便成為識,名之曰妄。若用以降伏分別我執,即是引歸正道,名曰正智。

Ø   「識」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從哪裡來的?是真心變現出來的,離開了真,哪來的妄!「原是自性所變」,真性裡面夾雜著無明,就變成了妄心。我這個講法還有語病,如果真性會夾雜無明,那怎麼可以叫真性?可是不這樣說,那就沒有法子把這樁事實顯示出來。我們學佛要開智慧,一定要明瞭,心性裡頭確實沒有無明。無明到底從哪裡來的?佛在經上講「無始無明」,無始就是:根本就沒有開始。無明是虛妄,妄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換句話說,根本就不承認無明的存在。可是我們迷了,真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真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真相如是!

Ø   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壞在那個立,立就是分別、執著。用它來分別執我,第一個分別、第一個執著就是我見,這樣就叫它做識。佛在經上說,也說「我」、也說「你」,佛不是明明也分別、也執著嗎?佛沒有分別,佛沒有執著,佛是因你的分別而分別,因你執著而執著,這才好給你說話。我們是嘴裡頭有分別、執著,心裡頭真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是口裡頭有分別、執著,心裡頭確實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有體、有用,體是空寂的,用是無量無邊。

Ø   妄識,我們修行在開端還是用它,把它用在正路上,來降伏分別我執,引歸正道,這叫正智。正智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般若。佛法裡面必須要引歸正道,那才叫智慧。現在的科學家,他們有相當高的智慧,觀察到物質的現象,觀察到無際的太空,他沒有引歸自性,所以在佛法裡面不承認那個叫智慧,佛法裡有一個術語叫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佛說是八難之一。何以是八難之一?因為它是屬於所知障,這不是個好事情。

若用以念佛求生淨土,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Ø   念佛來求生淨土,那真的是高明!不但往生,上上品往生,這就是降伏分別我執。我們用什麼方法來降伏?淨宗法門的人就用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就是覺悟,一句佛號就把那個妄念換過來,那一念換成阿彌陀佛。平常妄念起,起來不怕,怕的是轉得太慢,怕這個。要轉得快,一起來立刻就轉,這叫功夫,這叫得力!這樣念佛決定往生,這樣念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淨土法門,下手便是轉識成智,便是降伏,便是觀照般若正智,便是即念離念,二邊不著。

Ø   隋唐時代的古大德,佛教興旺達到了頂點。在中國小乘有兩個宗派,大乘有八個宗派,都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當時古大德,探討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仔細比較,哪一個經第一?幾乎大家都公認《華嚴》第一,所以稱《華嚴經》叫根本法輪。把佛法比作一棵樹,《華嚴經》是樹根、是樹本,所有一切經都是枝葉。《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歸宿。《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小本是什麼?《佛說阿彌陀經》,裡面的道理方法境界,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完全相同。

Ø   《無量壽經》有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當中,哪一品是第一?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願,這是淨宗的大根大本。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是第一?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原來一切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歸納是《華嚴經》,《華嚴經》再歸納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歸納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歸納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講的是阿彌陀佛,一句佛號!我們曉得菩薩裡面,智慧最大的是文殊師利,文殊師利選擇這個法門,那還能錯得了嗎?第一等智慧的選擇!哪有那麼簡單,淨宗法門難信。看到文殊、普賢、善財童子,統統都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仔細再一觀察,淨宗法門真的不可思議,這才相信!

Ø   馬鳴菩薩教給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那是一般的名字相。馬鳴菩薩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他告訴我們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他老人家是念阿彌陀佛往生的;一切名稱都是假名,唯獨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真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

念佛人要發大心

Ø   發大心念佛,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縱然去不了,還有個中品往生。所以發心不能小,小了怕去不了,一定要發大心。

普願法界眾生,同生極樂。

Ø   永遠保持著大心,大心無論修什麼行都叫大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證大果,文殊、普賢都求往生,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為什麼不在華藏世界成佛,還要求生西方淨土?在西方世界成就快速,西方世界以外修行,成功時間非常之長。在大乘經上,佛常講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有種種講法。說真實話,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賢位,圓教。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前面十信位,不曉得要用多長的時間來修成。我們從無量劫到今天,初信都沒得到,你才曉得這個艱難!

Ø   《華嚴經》上講眾生修行成佛要經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比那個長得多,這是真的。第二個阿僧祇劫,修滿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滿十地,這個時間多長。但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從凡夫位,就像我們這種身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證到等覺菩薩的果位,需要多少時間呢?,大概是二劫、三劫,就得到了。無量劫的時間縮短成二、三劫,文殊師利、普賢怎麼能不去?當然要去,太快了!這是許多大菩薩,極力爭取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就在此地。

Ø   文殊普賢菩薩修了無量劫才修到華藏世界。我們今天抄近路,到了西方極樂,見到文殊、普賢,跟他拉拉手,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要發大心,常常有這個念頭,普願法界眾生,同生極樂。這個願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大願,是所有一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共同大願。淨宗念佛是大法,這一生就成佛的大法。諸位要是勸人念佛,人家不相信,你不要難過,你知道這是很正常的。難信之法,你這一勸他就相信,那怎麼叫難信之法,不容易相信,很不容易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