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相、非法相皆不執著,是用功之要訣。

 

法相、非法相都不執著,就是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般若就生」。稍有執著,你心裡頭還沒有完全放下,障礙般若現前。那個障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業障,你有業障。所以般若波羅蜜消業障非常之快,只要兩邊不執著,業障就消除了。

 

多少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消業障怎麼消?去拜懺,拜梁皇懺、拜水懺,種種懺悔法,結果有沒有把業障懺掉?我看是愈拜愈多,業障沒消掉,愈拜愈多!為什麼會多?分別執著愈來愈多,那個業障就愈多。怎樣消業障?分別執著都放下,沒有了,業障才消掉。拜懺的確是能消業障,拜懺的時候要空有兩邊都不著,才能消業障。我們一般拜懺是著有,那怎麼能消業障?空有兩邊不著,才行!

 

念佛也是如此。為什麼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他執著,著有,他沒有放下,妄想、煩惱都沒有放下,所以那個佛號只能說種善根而已,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熟,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只要你有分別執著,必定四相都起來了。諸位要曉得,四相是虛妄的,換句話說,你的生活都在虛妄之中。在虛妄境界裡面生活,苦惱無盡,禍害無邊,這就是六道輪迴

 

無我人等相,我執空也。無法相,法執空也。是名三空。

 

我空、法空、空的念頭都沒有了,那叫真乾淨了。這個三空,大小乘經典上都說,在佛學名相術語裡面稱之為「大三空三昧」,就是說的這個,大小乘統統都有,但是它的內容、境界,當然大小乘不一樣

 

由見三空,從此精進,淨念相繼,便證清淨法身。

 

般若會上的菩薩,他的修證是以大三空三昧做基礎。

 

淨念相繼有等次不同

那個淨念相繼也有等次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大勢至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圓通章》上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明顯給我們說出來,淨念相繼的等次有五十二個階級每一個階級功夫、境界都不相同,但是都是淨念相繼。裡面有淺深程度不相同。

 

功夫不同才有三輩九品

功夫成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有三輩九品,這意思就很明顯,功夫成片最低限度要分九個等次;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面也有九品;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頭還是有九品;亦復如是。如果要是都一樣,那往生哪裡會有九品!這些我們都要知道,都要明瞭,自己用功才曉得把自己的功夫不斷的向上提升。

 

理一心不亂,才能證得法身。理一心不亂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等的境界,見性就是證法身,這是淨念相繼高層的功夫。「故曰,得無量福德。」這個無量福德是當然的,為什麼?性德現前了。佛告訴我們,真如自性之中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相就是福德

 

自性中無量的智慧德相

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怎麼知道?佛在《華嚴經》上說了,《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上也說了,不及《華嚴》講得詳細。淨土經裡面我們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正報,身是清淨身,金剛不壞身,永遠不會變、不會滅;身體是透明的,沒有污穢、沒有骯髒。身是清淨的,大地也是清淨的,真的是佛在大乘上常講的「心淨則土淨」。西方極樂世界的地,不是我們這邊的泥土、沙石,它的地是琉璃的,佛經典上講的琉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翡翠,你們在經上看到黃金為地,那個地是馬路。琉璃地上,黃金鋪的馬路,不要人工去鋪,自然現出來的。福德不可思量!不是人工設計的,不需要人工去鋪設,自自然然變現的境界,自然變現的。

 

如果你要是不以為然,不能相信,認為這是神話,我舉一個例子。你們有時候作夢也做到美夢,夢中境界非常好,那個夢中境界呈現出來了,裡面也有好多好境界,誰設計的?誰去造的?你沒有看到人設計,也沒有看到人在那裡建設,為什麼夢中境界現前,馬上就有了?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就不難體會到,那是真的,佛講的不假。是從你心性裡面自自然然顯現出來的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是人工造的,都沒有自己在那個地方去打妄想、去分別執著在設計,沒有!所以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我們這個地方是用生滅心去建築的,都市種種建設,天天在那裡分別,在那裡執著,在那裡去想,設計建築,用生滅心,所以時間久它就壞掉了。年代久了就變成廢墟,有生有滅,是因為你生滅心建築的。西方世界,佛心清淨,大眾的心清淨,清淨心裡面顯示出來的。清淨心沒有生滅、沒有念頭,所以顯示出來依正莊嚴也是不生不滅。依報跟正報的關係,如此的密切。

 

無量福德為何還苦行?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在我們這個世間,天天還去托缽,每天打著赤腳,鞋都沒得穿,過出家人那麼苦的生活,我們看到,都不願意過那個日子,他的無量福德在哪裡?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應化身來的,不是他的報身,不是他的淨土,釋迦牟尼佛有淨土,釋迦牟尼佛有報身,《梵網經》上就透了一點消息,毘盧遮那佛是法身,盧舍那佛是報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由此可知,《華嚴經》上所講的依正莊嚴,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佛到我們這裡來,要度我們這些煩惱的眾生,《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相。我們眾生煩惱、習氣、業障重重,釋迦牟尼佛也要現出那個樣子,才能度我們。

 

淨念相繼這一句,不可以死板板的看作這是淨土宗,這個意思不圓滿。無論修什麼法門,它的總綱領就是修覺正淨。覺正淨是一而三,三而一。雖然講三個字,實際上是一樁事情,因此任何一個法門,功夫的總持都是淨念相繼。所以,這個名詞的含義是包括整個佛法;不但是整個大乘包括在其中,小乘也不例外,都概括在其中。

 

此節經文,從反面顯其必應三空之故。

 

一定要入三空。換句話說,決定不能有執著,分別執著一定要把它捨掉。分別執著,可以說是我們無量劫來,修行沒有能夠成就的根本障礙。我們不是這一生才修行,每一位同修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善根、福德不必說,因緣,我們在這一生中遇到大乘正法,遇到《金剛般若》,遇到淨土三經、五經,這個因緣不可思議。換句話說,善根、福德、因緣,我們統統具足了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這個根本的障礙你曉不曉得。知道這個根本障礙之後,把這個障礙除掉,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成功了,我們的功德在這一生當中就圓滿了。

 

以明絲毫著相,便是分別心,便非清淨自性,便是逐妄、迷卻真性、起惑造業、苦報輪迴的凡夫。

 

當我們面對六塵境界的時候,心裡動了心,起了貪瞋痴的念頭,能立刻想到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立刻把它伏住,把它打掉,這叫功夫,這個叫得力。不能再迷,迷了真性的人,不可能不起惑造業。分別就是起惑,執著就是造業。起惑造業,又搞六道輪迴了,所以這叫輪迴心輪迴業。我們用輪迴心、輪迴業修學佛法,佛法也是輪迴,你出不了六道。

 

佛在這一部《金剛般若》也明顯為我們指出來,因果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果是真的。我們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謹慎小心。所以要曉得,用輪迴的心,就是分別執著的心;輪迴業就是分別執著這些事相,這是輪迴業;修佛法也不行,也得不到結果,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念佛也是福報,這一生所修的都變成福報,依舊去做一個苦惱的六道眾生

 

廣修六度萬行,而心中若無其事,湛然凝寂,不為所動。

 

我們全心全力去做利益一切眾生的好事、善事,對於眾生有利益的,盡心盡力去做。心裡面怎麼樣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若無其事,每天認真努力在做,做了怎麼樣?沒事!這樣做,很快樂,不疲不倦,你不會感覺得很累。為什麼累?他執著分別,我今天做了好多好多事,那怎麼不累!當然就累了。菩薩一天做那麼多事,沒做、沒事,沒有事,他怎麼會累!

 

我們常常勸人,尤其年歲大的人,要多休息,實在講休息都累。為什麼休息會累?在打妄想,身休息了,念頭沒休息,所以他還是累,還是會疲倦;最要緊的是要念頭休息。心清淨了,這個身一天到晚做,做再多都不累。妄念少了,所以他能夠不疲不厭。如果一個妄念都沒有了,那個精神飽滿,那個不會疲倦的。

 

讀經很累是因為妄念太多

我讀《無量壽經》,一本念不下去,會很累。來跟我說。我說:那怎麼辦?好了,你就分幾段念,一次念一小段吧!這沒有法子,這證明妄想太多了。他一說這個話,我就曉得,妄想太多了。一部經,初學的人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的定力都沒有,你才曉得他的妄念多少!這個病很嚴重,一定要克服。

 

要學著心中若無其事,要真正放得下。放下從哪裡放起?佛在經教裡教導我們很多,從你執著最重的放起。譬如我們對財看得很重,我們就從財先下手;我們名看得很重,你就從名先下手。哪一個毛病重,從哪一個毛病下手,把它捨掉、把它斷掉,心中若無其事。所以這個若無其事,這裡頭境界也有淺深廣狹不同。我們要知道,自己哪個毛病重,從哪個地方下手,捨!捨,他的心就清淨了。

 

「湛然凝寂」,這是功夫成就了。湛然是比喻,像清水一樣,水很清,沒有污染,很清很乾淨,沒有波浪。水在平的時候,在定的時候,這是湛然凝寂。「不為所動」,不會再被境界所動。從前我貪財,現在再多的金銀財寶在面前,不動心了,這就成功了。所以心要不動,事情要做。心不動,就是佛心、菩薩心;你所做的一切事業叫菩薩事業,就不是輪迴業。心一動,還有一點點分別執著、貪瞋痴慢,那是輪迴心,所做的佛事都是輪迴業,何況世間的什麼善事、惡事,那不必說了;關鍵就在這一點,真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此即是不取法相的真實義。」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d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