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論有言: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此明著有者易為功,著空者難施救也。

Ø   凡夫著有,二乘著空,所以往往凡夫的成就超過二乘。阿羅漢要兩萬大劫才能回頭,辟支佛也得要一萬大劫!而凡夫善根成熟,念佛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怎麼能比得上?沒有往生之前,凡夫比不上阿羅漢、辟支佛,比不上他們;這一往生,辟支佛、阿羅漢反而比不上這個凡夫。西方極樂世界有,你著有不怕,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當然實報土那就難了。必須空有兩邊都放下,才能夠生實報莊嚴土,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念佛功夫念到理一心不亂。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下手方法,先令二邊不取。漸能空相,心地清淨。

Ø   著空的人墮在無明裡頭,著有的人墮在妄想裡面。妄想跟無明都障礙自性,都障礙清淨心,所以清淨心不能現前;換句話說,智慧不能現前。無明就是他執著空,他不能破無明。因此我們要斷妄想,同時也要破無明。《金剛經》上,「應無所住」,這是破妄想;「而生其心」,破無明。而生其心,前面講的,佛教給我們要生布施之心;行於布施,行於布施就是而生其心。行於布施不著空,破無明。

Ø   念佛這個功夫跟《金剛經》上講的道理完全相應,它也是雙破。念佛的時候,教給你萬緣放下,不著有;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空。所以念佛的功夫是空有兩邊都不著,因此念佛的功夫可以到事一心不亂,可以到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明心見性,就大徹大悟,跟禪宗裡面無二無別。

由是而信、而解、而行。至於究竟,亦不過兩邊不著耳。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筏喻,是如來常說之法。以船筏原為過渡,既渡則捨。比喻佛法為度生死,生死未度,不可無法。既達彼岸,法亦無用。

Ø   我們已經渡過生死的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佛法也就沒用處了,佛法正如同船筏一樣,過了河它就沒用了。

此示佛法可用不可執之意

Ø   佛舉這個意思,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你可以用它,你不要去執著它,就跟過河的竹筏一樣;我們過河用它,絕對不會執著。

Ø   「佛為弟子常說者也」,所以說「如來常說」。《阿含經》裡頭常說,《阿含》是世尊最初說法,說小乘法的時候,世尊常用這個來做比喻。世尊要常說,可見得眾生是牢牢的抓住不放,所以才勞累世尊要常說。我們能從話裡頭想到對面,眾生一定是堅固執著,捨不得把佛法放下。世法他知道是假的,放下了;佛法是真的,佛法好,佛法放不下,那也吃了虧,也就錯了。

此節經文,義蘊深微,不止如上所說。常說是法不需要了,則捨。而今為初發大心者說,乃是令於正需要時,捨法是也。

Ø   上面說,沒有過河,我要用它;過了河,就不要了。

Ø   我們現在正需要,正需要就要捨。這個意思跟前面講的意思完全不相同。在從前阿含時,佛不能這樣說法,說了怎麼樣?說了人會無所適從。那就是佛說法的對象不一樣,他的程度淺,給他說深的,他不懂;說淺的,他能夠領會。今天金剛般若會上對象不是普通人,是初發大心者。這一句我們一定要把它看清楚。大心就是大菩提心,是初發大菩提心。可見得跟從前小乘只注重於自了的,那是完全不一樣。我們初發大心、修大行、證大果,沒有一樣不大。佛法現在正需要,佛告訴我們,正需要的時候就要捨,這個捨不是捨事,是捨分別執著

正需時捨法,法捨豈非無法。無法將何以度。這不與常說相反了嗎?乃又言,不應取非法。

Ø   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我們要問,究竟是有法還是沒有法?發大心,還沒有成佛,還沒有成無上道,需要法還是不需要法?

Ø   「無復我相」到「亦無非法相」,這是說無相,二十八節經裡講無相。二十九節經上說,「若心取相,若取非法相」,亦是說不取相,不取相是無相。第三十節經裡面說,「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乃是法與非法,一併不取,不止是不取相」。這一段與前面二節,大大不同的所在。

所謂無,乃是令人不取。並非無法無相。

Ø   法也有,相也有,法跟相統統都有,就是叫你不要執著。

是教人雖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無其相。然後學人才不致於偏空偏有,才有正確的下手處。

Ø   佛在本經大主意,就是教給我們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這是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了

Ø   布施是捨,我們從早到晚都在捨,不僅僅是捨財。財裡面有外財、有內財。外財,身外之物都是屬於外財,身外之物。內財是身體,我們的體力、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智慧,用它來幫助別人、服務別人,這都在布施。你去工作,去做工,做工也要思考,也要體力,你做工也在修布施。我們看到佛跟菩薩在行布施,我們天天在幹,不曉得那是布施,不知道那是波羅蜜,這是佛講迷惑顛倒。

Ø   凡夫之不能成就,用心上錯誤,我們講觀念上的錯誤;凡夫起心動念為自己,佛菩薩起心動念為眾生。說實在話,你要說不為眾生,那是假的;你說為自己,自己在哪裡?找不到,沒有自己,只有眾生。所以佛菩薩他們做的,是正確的、對的;我們全都錯了,錯用了心。

Ø   《金剛經》後半部講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試問問,你要想能夠得到的,你用什麼得到?三心都不可得,能得的沒有了、空了。你所得的這些諸法,包括佛法,佛在此地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包括佛法,都是因緣所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沒有自體,當體即空。內三心不可得,外諸法不可得,你得個什麼?佛講得對,萬法皆空。

Ø   諸佛菩薩念念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做一個好樣子,那是佛、那是菩薩。空有兩邊都不住,所以你做起來不辛苦,再繁瑣的工作,你做起來輕鬆愉快,這個關鍵是在念頭如何轉過來。人沒有私心了,心地就清淨光明,他生智慧。有私心、有欲望,心性被污染了,不但不生智慧,生煩惱!煩惱是什麼?嚴重的貪瞋痴慢,生這個東西,那個日子當然苦,當然不好過。

Ø   守法、守規矩,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忍辱,這個忍辱是無論做什麼工作很有耐心;忍是忍耐,很有耐心、很細心、很謹慎的去做。精進是求進步,天天在求改進,天天在求進步。禪定就是剛才講的,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般若是充滿高度的智慧。你自己學佛,你一定度眾生先度哪裡?先度一家人,全家都是佛菩薩。你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或者是私人機關,不管你是作老闆、是作夥計,你要擺出菩薩。菩薩度眾生,近的這是緣,先度

佛法要做,不必說。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上,一開頭就做出來給我們看,一句話也沒說,被須菩提尊者看出門道了;須菩提也不簡單,別人看不出來,他能看得出來。為什麼?因為他也做了。不做你不曉得,佛法要行,不能住;不可以住,要行。要知道我們從早到晚,一年到頭,天天都在修布施。實在講,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做得很圓滿,都認真在做。把念頭轉過來,我不為自己做,我為眾生做;學菩薩、行菩薩道,從自己本身做起,再擴大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逐漸逐漸向外擴展。這個心量一定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有這麼大的心量,你做這些事情就沒有煩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