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之,說無、說不取、說捨,但為破執,非捨其法。三執既離,則三空齊朗,三障全銷。生死涅槃,兩皆不住。

Ø   說「無」、說「不取」、說「捨」,我們讀《金剛經》的時候,時時會念到。佛說這些的意思,我們要明瞭,都是為了破執著。執著有兩種,前面屢次的說到,有我執、有法執,還有一個是執著空佛法教我們破執著,非捨其法。不但不捨佛法,世間法也不需要捨。如果要捨掉法,法也要捨,那釋迦牟尼佛就不必著衣持缽了,都捨了,何必還要著衣持缽,還要天天去乞食?

Ø   若無分別執著,世法、佛法都沒有障礙。實在說,如果把法捨掉了,就沒得修了。菩薩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都不能離開法,離開法這六條就修不成功。譬如修布施,布施要有對象,你布施給誰?持戒、忍辱樣樣都要有對象,包括精進、禪定。離開一切法,所有一切行法可以說都落空了。

Ø   三執既離,我執、法執、空執,這三種執著沒有了。則三空齊朗,朗是明朗,三空是人空、法空、空也空;《無量壽經》上念到的大三空三昧,就是這樁事情。三空現前,三障就沒有了。三障是惑業苦惑障,惑是迷惑,也就是煩惱。業障,業是造作。第三種叫報障,六道輪迴的果報。這三種障礙我們的自性,所以稱之為三障。經論上有時候也說二障,二障跟三障不一樣,二障講的是所知障與煩惱障

Ø   三空三昧,大小乘經論裡面都有,但是境界不相同。小乘三空現前,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他住涅槃。涅槃是什麼?不生不滅,換句話說,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生滅沒有了,生滅沒有之後現的境界不生不滅,他還有個不生不滅,這就是住偏真涅槃。《楞嚴經》說,阿羅漢所證得的偏真涅槃,世尊說他們是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個法塵是意根所緣的法塵,六塵裡面的法塵,還是法塵分別影事,這不是究竟的果位。菩薩比他聰明,境界現前,兩邊不住。在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兩邊不住。

久而久之,忽於一念不生時,性光發現。

Ø   久而久之你的定功到了相當的程度,真如本性裡面的般若光明現前了。要讓它水到渠成,自自然然的,沒有一絲毫的希求才行。因為這個境界現前,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此地講是因定開慧,你智慧開了,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教下所謂大開圓解,這個往生是實報莊嚴土,沒到這個境界往生,是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

經中真實道理,自然湧現。

Ø   讀經的時候有些經的意思自然就現前,這是一個好境界,但是不能生歡喜心,一生歡喜心,就沒有了。過幾天它還會來,不要怕忘掉,好好的保持清淨心,這才重要。所以會修行的知道,抓住重心,重心是清淨心。這就叫做思惟修。這句話很難懂,我們初學的人往往看到思惟修這句話,全都落到意識裡面去了,也就是分別執著,那就錯了,那個不是觀照了。這個地方用思惟來代表明瞭的意思,其實他沒有用思惟,他也沒有去研究,也沒有去想像,自然明白了。修是什麼意思?從斷無明上講叫修,無明是不明白,現在明白了。

Ø   讀誦不是受持,讀誦是讀誦,跟受持不相干。受是完全明瞭接受,持是真正把它做到,那個叫持。古聖先賢的文章,都是從清淨心裡頭流露出來的。我的心清淨,我的心真誠,我的心慈悲,他的那些文章、言語是這個心裡頭流出來的,我今天的心跟他的心一樣,他寫的文章我怎麼會不懂?我們所以不懂,就是他用心跟我們自己用心不一樣,那你就不懂了,如果用心一樣,沒有不懂的。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佛法不難。佛的一切經好不好懂?好懂。佛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你也要能用這個心,經典一展開,意思你完全明瞭。

Ø   老實念,念佛老實念,念經也老實念,念到得定,念到心清淨,性光發現,自然湧現。佛力加持,感應道交,自自然然就明瞭了。

捨法,是捨其著有之病。捨非法,是捨其著空之病。

Ø   空跟有是相對的,有有多少,空就有多少。所以那個數目字是相等的,都是無量無邊,一樣一樣統統要把它捨掉。捨執著,前面講了,不是不要法,不是把法都捨掉。捨執著,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

病除,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便是佛境界。

Ø   寂是定,照是智慧。寂是體,照是用;照也是體,寂也是用,寂照可以互為體用。但是在我們初學,多數人是先得定,後開慧。我們根性不是大利之人,還是循這個次第去修,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先求寂,正如前面所說的,到一念不生的時候,性光就發現了。性光發現就是照,一念不生就是寂。常照、常寂,這個境界就是佛境界。什麼人證得這個境界?在大乘佛法裡面,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華嚴》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證得了,四十一位裡面,地位最低的是初住菩薩,最高的是等覺菩薩,這是入佛法界。

此之謂,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Ø   無餘涅槃就是寂照同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要度一切眾生,要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個心才叫大心、大願。

無論修何法門,如能領會此中精義而行,成就必速且高。

Ø   這是真的。《金剛經》裡面所說的這些原理原則,是整個佛法的要領,不僅僅是般若部。也就是說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總綱領就是《金剛經》

Ø   行門是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絕對不是我們修行的法門跟我們的生活脫節,沒這個話,脫節了不是修行從早到晚,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有一切行持,都包括在我們那個法門之中。修念佛法門的,穿衣吃飯都念佛,與念佛都相應,沒有離開念佛。參禪的人,穿衣吃飯也沒有離開參究。諸位從這個例子就能夠曉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融合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佛法。所有一切法門,它的總綱領、總原則,沒有超過《金剛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