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這個耶是問話?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問他,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你以為怎麼樣?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是不是真的有法可得?是不是真的有法可說?佛提出這兩個問題來考須菩提尊者。

 

此節經文是說明如何是兩邊不取,以及為何須兩邊不取。

 

佛教給我們兩邊不取,為什麼?如果有疑惑,你自然就不能相信。不能相信,你當然就不會去做。聽了也許點點頭,不錯,不可能去做的,那就是理跟這些事實真相沒搞清楚。真的搞清楚了,不要佛勸,你一定照做。你還沒能做到,換句話說,你還沒懂,沒搞清楚。

 

舉果證因,明須因果一致。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如來所得之法。他是不是真的有所得?佛給我們說法,是不是真的有法?如來有所說法,是不是他真的有法跟我們說?

 

於意云何四字,淺說是試探聽者明瞭程度。深說是指示我等讀經莫錯會佛意。要深深體會,方是正知正見。

 

正知正見就是佛知佛見。我們在三皈依裡面,皈依法,法是什麼?法就是正知正見。

 

如來是法身,是性德。豈有所得,豈有所說。

 

這部經裡面,有的時候說如來,有的時候說佛,說如來是從本性上說的,說佛是從相上說的。

 

從相上講,可以說有得,可以說有說;從性上講,沒有。如來果地的境界、大涅槃的境界,是寂照雙融,寂照不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裡面還有東西,有一絲毫東西在裡面,那就不是寂。所以,它用如來。真如自性之中有沒有法可得?有沒有法可說?這個意思實在講,確確實實為我們暗示了,為什麼兩邊不取,如何兩邊不取,意思都是暗含在其中。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此答看似所答非所問,實則極圓、極妙。應當學。意謂佛問如來有所得、有所說。而我今尚未成佛,那裡知道?故今依佛向來所說之義略解之,當不致大錯。

 

這就是我剛才跟諸位所說的,李老師教我們初學講經,就採取這個原理原則,我們完全依據,因為自己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證果,佛的意思我們怎麼會曉得?你不知道佛的意思,那佛的這些文章你不全部都講錯了?用你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那怎麼行?完全不一樣!可是在這個時代,眾生很苦,佛法衰微,沒有人傳播弘揚。我們是佛弟子,皈依三寶了,三寶弟子,有責任弘揚佛法。在這種情形之下怎麼辦?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已而求其次,講註解,這個過失就減少了,把它減少到零。像我們這一次用的《金剛經》,採取的註解,江味農居士的。

 

講經,要開悟才能講經,沒開悟不能講經。今天我們的本事只限於講註而已,這個自己要知道的,才不至於有大的過失,跟這一段的意思完全相同。

 

無上菩提是自性本具之實相般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般若是真的,那個不是虛妄的。

 

自性中亦本無此名號

 

自性裡有這個東西沒錯,但是沒有名號,沒有名字。名字是人給它起的,所以名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名字裡面所講的那個實相,這是真的。像許許多多的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名字裡頭含的那個意思也是假的。譬如「我」,一般指的身體是我,我這個名字是假的,我這個體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個地方都要把它辨別清楚!實相般若的名是假的,實相般若的體是真的,那個東西不假,沒有這個名號。

 

眾生因障而不顯

 

我們今天一天到晚生煩惱不生智慧,般若智慧不能現前,什麼原因?因為你有障。

 

障沒有一定;因此,除障之法也沒有一定。佛法裡頭為什麼會有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會有無量法門?實在講,是因為煩惱有八萬四千,障有無量無邊,佛的法對治煩惱,幫助我們破障的,障有無量無邊,法門就無量無邊,是從這兒來的。

 

由此可知,我們的煩惱沒有了,障沒有了,那佛法也沒有了。所以佛法也是從緣生,因為眾生有障,所以才有佛法。因此前面經上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道理在此地。

 

本經所講的意思深,正用的時候就捨,這個前面都說過了,捨執著,並不是捨法。法,我要用它,用它而不執著它,這比小乘就高明了。小乘在用它的時候執著它,必須自己病好了之後,捨它也不執著它了。這個跟大乘不一樣,大乘是用的時候就不執著,小乘是用的時候他還執著,所以有法執。這是金剛般若跟一般經上講的義趣不相同的所在。

 

除障之法沒有一定,則佛說法當然亦無有定法可說了。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雙非,就是非法、非非法,就是雙離,也是雙遮,謂皆非也。

 

金剛般若的大原則就是叫你在一切法裡面,不要用分別心,不要用執著心。法要用,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這個裡面就生智慧,就不會生煩惱了。

 

佛經文句,應作面面觀,佛自言:我說法窮劫不盡。何況我等凡夫,可不從多方面去領會耶!

 

佛法之難,難在哪裡?我們平常講,字字句句含無量義,這是它的難處。

 

佛法這一部《金剛經》,你今天學佛初學,你就拿到這個課本,一直到你修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還是這個本子,還是這部經,沒有換第二個教科書,這個教科書就不可思議了。不換本子成嗎?成!你的程度高,它的理論也高,說得也深;你的程度淺,它意思也淺,它裡頭的意思可淺可深。淺,很適合初學、初入門的人;深,其深無底,要到如來果地才能夠究竟圓滿,等覺菩薩還沒有達到圓滿。《金剛經》如是,一切經無不如是。這是佛法難的地方。如果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佛法容易的地方。所一切大乘經,初學的人都可以選修。選的要領必須符合自己修學的條件,這樣你修學起來就格外容易了。

 

這個時代,最便利我們修學的經典,分量要少,含的意思要圓滿。《金剛經》分量不多,五千多字,不到六千字,很適合。《無量壽經》雖然長一點,還行!還能夠讀誦受持。大部的對我們就相當困難。同樣一個道理,弘揚也必須要顧及這些條件。譬如我們講的學講經,學講經你要了解現代是什麼樣的社會,現代人需要的是些什麼,現代的人不需要的是什麼,都要搞清楚。

 

你學講經,你跟哪些人講?現在是交通便捷、方便,資訊發達,我們的活動範圍已經是全球,不像從前一生的活動範圍就是一個小小的地區,現在我們的活動範圍是全球。那麼你就要了解,在這個世界上哪些國家、哪些地區,他們需要的、不需要的,統統要搞清楚。必須很短的時間能夠有效果,能夠幫助他得利益。這就是要體會到佛說法它的精神、它的義趣,要從多方面去領會,從某一方面去發揮。所以佛法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活活潑潑的。

 

如來所說之法,即無上覺,即究竟覺。究竟覺即無念。經云:離微細念,照見心性,名究竟覺。

 

佛所說之法,無論是哪一部經,深廣都不可思議,為什麼?都是從究竟覺裡面流露出來的。

 

居士引經來解釋,什麼叫究竟覺?無念是究竟覺。無念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究竟圓滿的清淨心,這個心廣大沒有邊際,所以佛講的那個意思、所說的法,那個法的意思沒有邊際,其深無底。

 

「無念如何可取」,當然不能取,這就是教你法不能取,佛法也不能取,非法也不能取,把這個道理說出來了。

 

能取所取皆要不得,故云皆不可取。

 

取就是執著,執著就是錯誤,錯在哪裡?因為心性裡面沒有這個東西,心性裡頭要是有,那你可以取,心性裡頭沒有,所以你取就錯了。

 

心性裡沒有,那我不取行不行?不取也錯了,錯在哪裡?心性裡面雖然沒有這些法相,它能現法相,所以心性不是無,心性是空,空不是無,空中能生有,能生幻相,相雖然不真,它能生。因為它能夠生相,生這個幻相,所以你也不能取空,你取空就錯了。

 

懂得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要會用的話,你的生活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怎麼呢?不取非法相,一切都隨緣,我不落空。心裡面乾乾淨淨,於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住法相,沒有法相。法與非法兩邊都不取。這就是古大德所謂隨緣消舊業,這話說得真好!如果你一有執著,一有能取所取,你就又造新殃了。

 

這個念頭轉過來,那就恭喜諸位。喜從何來?你現在是乘願再來了,你的業障消掉了、沒有了。業障怎麼消的?因為業障就是分別執著,我一切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業障就沒有了。智慧現前了,從今而後,你所修的是無量功德。連你穿衣吃飯都是無量功德,真實智慧,廣度眾生,做的是這個,念頭一轉就是!

 

過去天天穿衣,現在天天還穿衣,可是從前穿衣跟現在穿衣不一樣了,境界不相同了,以前著相是凡夫,現在兩邊都離,佛菩薩!從前穿衣吃飯是搞六道輪迴,現在穿衣吃飯是無上菩提!學金剛般若要在這裡學,學了之後,馬上在生活上兌現,你是真的學到了,你真的得受用。如果不能把學到的這些理論、方法,變成實際的生活行為,那你叫白學了。

 

《金剛經》聽了、念了,依舊搞生死輪迴,那個就錯了,那不是佛對我們的願望。所以要緊的,前頭都說過,佛法要行,不要住,也就是說,要做,佛法要做,不在口說。世尊顯示出來的是身教,完全做出來了。釋迦牟尼佛果地上所證的無上菩提,就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統統顯露無遺,沒有一絲毫隱藏,統統都露出來了。可惜我們看不見。我想諸位同修冷靜去想想,應該能夠體會得到。佛講這麼多經,所講的還是很有限很有限,但是他在生活上所表現出來是圓滿的、大圓滿。那就是窮竭不盡的都在生活上表現出來了,這個味道很深、很長、很濃。在哪裡?在一微塵之中,在毛端上。何況穿衣吃飯,那還用得著說嗎?向這個地方去面面觀,向這個地方去體會,才真正知道佛法不可思議,我們的心性不可思議,而後才知道我們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不可思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d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