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Ø   從經的名題上,就要聯想到這部經所講的義理,這是初步的功夫。如果是功夫深一點的人,那就因名會體了,這是受持深者。而本經最重要的開示,就是「應無所住」,這句話在本經,可以說是徹始徹終最要緊的一句經文。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法相,不執著非法相,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

Ø   我見、我相要是斷了,四相、四見統統斷了,一斷一切斷,煩惱障除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一定也能破幾分。所以,業障消了,報障也消了。證得這個境界,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是菩薩身。眾生有感,他就多住幾時,機緣盡的時候,盡就是眾生對他不相信,不願意跟他學,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哪一個世界緣成熟,就在那個世界現身,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Ø   《金剛經》消業障是特別有效,問題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幾遍就消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Ø   三障消除,三身就現前。這個身就是他的自受用報身,也是他受用報身,對一切眾生來說就是應化身,對他本體來講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必須將不住六塵生心,放在心中,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倘於六塵少有觸著,便當機立斷,堅持不懈。至誠懇切,求三寶哀憐攝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念佛不得力,亦全由未在此中用功也。

Ø   六塵是什麼?色、聲、香、味、觸、法,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時時觀照我們起心動念有沒有住,有沒有住在六塵境界上。實在講我們一定會住,不住就成菩薩、成佛,哪裡是凡夫?我們住而不覺察、不知道,現在先要覺悟,知道自己著相、住相,先要知道,這就是你在起心動念之處開始覺悟。

Ø   念佛,才覺得心裡有住,把這個念頭馬上轉到阿彌陀佛佛號上,讓我們的心不要住在六塵的塵境上,把它轉成阿彌陀佛佛號上。念頭一轉,就從娑婆世界轉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這個法子妙!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把破四見、破四相、斷煩惱、明心見性這個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見到阿彌陀佛辦這些事情就很容易。

Ø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至誠懇切求三寶加持。至誠懇切不在其他,就在念頭轉得快,你念頭轉得快,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定照顧你,能感得諸佛護念,放光加被,我們得的助力就大。念佛人功夫不得力,要是仔細追究它的原因,還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住相,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沒有真看破,沒有真放下,心還住在六塵上,念阿彌陀佛那怎麼會得力

吾人修行,必須於一切染緣,所謂六塵者,依此經能斷。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

Ø   當機立斷是信心清淨,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堅持不懈,這是功夫。在淨宗裡面講就是淨念相繼,這是功夫。「庶幾有一心不亂之可能」,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念佛,才有可能得一心不亂。縱然我們沒有到一心不亂,我們能夠把煩惱習氣伏住,心得到清淨,念到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的妄想、牽掛、憂慮統統放下,這叫功夫成片,能念到這個功夫,就決定得生,這是生凡聖同居土。

Ø   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等覺菩薩,他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帶一品生相無明。不帶業的,西方世界只有一個人,阿彌陀佛不帶業,除阿彌陀佛之外,每一個人都帶業,只是帶得多、帶得少而已,哪個不帶業!怎麼可以說是帶業不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者何】

所以者何四字,標詞,使人注意也。第一是如何而斷,第二是從何斷起,第三是因何須斷。如何而斷。斷者,斷我見也。我見是妄想之別名。妄想原是真心所變,本不能斷。所謂斷者,破之而已。

Ø   從六十四到六十九節,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皆是開示修持之法,皆是說明「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之所以然。須陀洹是初果,須陀洹不著證果之相,如果須陀洹著相,他就不能成為須陀洹。連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覺菩薩,沒有別的,就是無住生心而已。這就說明,金剛般若統攝一切法門。

云何能破

Ø   一定要明瞭事實真相,就轉了,念頭就轉。為什麼一般人轉不過來?斷不了?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轉不過來。一般人對於世間五欲六塵貪戀,情執放不下。為什麼他不肯放下?他以為是真的,他以為他自己真得到,以為這個身是真的,我真的能得到,把身心一切萬物都以為是真實的。本經講「三心不可得」,用意很深。三心不可得,就是你能得的是空的;又說「一切法是緣生」,給你說緣生就是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

斷我見,並無別法,唯在徹底明理。亦即徹底開解,而見到宇宙人生之事實真相而已。眾生處處執著,放不下。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

Ø   《般若經》上,不厭其煩、多次重複,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為什麼要說那麼多遍?說一遍你沒有留意、沒注意到,遍數說多了,你注意到,這是教學方法的善巧。

Ø   四大五蘊包括一切萬法。動物形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物質,一部分是精神。物質的部分就是色法。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身,色是指物質;精神這一部分,就是心理的作用,有受、想、行、識,就包括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的植物跟礦物,它沒有受想行識,它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萬法都出不了四大五蘊這個範圍。所以四大五蘊就是一切法,這些一切法是緣生的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體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條件。無量因緣就是無量的條件,非常複雜

Ø   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以及我們的心意識這些念頭,跟外面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它的複雜程度剛好成正比例。宇宙多麼複雜,我們這個身心就多麼複雜。這一個身、這一個妄念,就是一個大宇宙,無二無別。它是緣生的,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沒有真東西在裡面,一樣都不真實,你何必去執著它?你執著它,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凡是有堅固執著的,對於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了解事實真相,生活快樂,順境快樂,逆境還快樂。在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在阿鼻地獄也快樂。地藏菩薩在阿鼻地獄度眾生,一點都不辛苦,快樂得很!這是真的。為什麼?因為菩薩曉得一切法皆是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很快樂。眾生的執著,執著愈重,墮落得就愈下。所以地獄眾生那個執著是最堅固的、最難破的,他執著稍微輕一點,他就升一級,就升到餓鬼道;再輕一點就變成畜生道;畜生道再輕一點,牠就可以到人道來。六道裡什麼回事情?就是執著的淺深而已!天人的執著比我們輕,像畜生餓鬼的執著比我們嚴重,就這麼個道理。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培養執著,培養妄想,那就完了,就下去了,往下去。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說老實話只有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