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實信故,而能離虛顯實,一念相應,其功德已成就第一希有之菩薩,有成佛之可能。  

Ø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而能離虛顯實」,這一切虛妄的境界都捨離了。顯實,這個實就是大乘經上講的一真法界。所以他「一念相應」,相應就是與真如本性相應,這當然是「第一希有之菩薩」。

Ø   諸位要曉得,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天台家講六即,名字即,像我們現在就在名字位中,有名無實。再高一個層次叫「觀行即佛」,觀行是真正在修,是真修,觀行位;雖然沒有證果,他是真修。稍稍有了一些功夫,也能夠證得果位,證得菩薩的果位、佛的果位,相似的菩薩,相似的佛;像天台家所說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沒見性,叫相似位。別教的佛見性了,別教佛住一真法界,圓教在一真法界,所以他這個離虛,離藏教佛、通教佛,這兩個是虛不是實。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就叫第一希有菩薩,因為他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有成佛之可能,《華嚴》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指他們。

Ø   從淨宗來說,這一念相應是要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是要與淨宗的三資糧相應,三資糧就是信願行。信願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相應,信了沒願沒行,不相應;我有願,我也不肯念佛,也不相應;念佛人不想往生,這也不相應。一念之中,信願行統統具足就相應,這樣的人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信為入道之門。學佛必當首具信心。此經全部,是以生信、開解、進修、成證,明其義趣。

Ø   《金剛經新眼疏》,它將本經的正宗分分成四大段,這四大段是信解行證,與清涼大師判《華嚴》一個模式。信擺在第一位,所以信為入道之門。我們學佛功夫不得力,念佛不但沒得一心,功夫成片都沒得到,參禪不能得定,不能開悟,研教不能大開圓解,毛病在哪裡?就在不信。

Ø   信不是嘴裡說信那叫信,信了就要做到,沒做到就沒信。譬如《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空有兩邊不住」,「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我們是不是空有兩邊都離開?如果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這《金剛經》確實沒信。沒信,說實在話,你也沒懂,真正解了沒有不肯幹的。

Ø   知得不夠透徹,如何能信?有能信的,佛在經上說,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所累積的善根,他這個善根要成熟了,對於佛的話他相信,他不懷疑。他能信;信了他就真幹!心裡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二念,他就成功了。念佛人心裡面還有妄想雜念,這個心不誠,這是妄心。那個念佛就很難在這一生當中往生,這樣念佛只是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而已。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了,你真的能放下萬緣,沒有雜念了,一心專念,你那一生就成就,那一生才能往生

Ø   信心到清淨的時候,自然就開智慧了,那個經自自然然讀了都會懂。為什麼懂?你心清淨。清淨心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今天說老實話,再好的老師,諸佛如來到我們面前親自指點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開悟。原因在哪裡?心不清淨,妄想太多、分別太多、執著太多,佛來指點你、幫助你也沒用處。

故吾人聞得此經,對經中所說之如何生信、如何開解、如何進修、如何成忍。

首當一一信入之。然後方為實信,乃能開解修證也。

Ø   古德常常教給我們,什麼人是世間最有福報的人?信佛之人,是世間最有福報之人。信佛,這個人必定能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一定能夠斷惡修善,一定能夠修行證果,這是功德。這就是古人所講,帶得去的!這是真實的福德。

當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明此義。故約信解行證言之,若以信為主,則一切皆歸信。若以解為主,則一切皆歸解。餘可類推。(主伴之主,也是任一,而非獨一。)

Ø   依佛經而論,如果我們專攻《金剛經》,《金剛經》在一切經當中第一,一切經都是《金剛經》的註解。如果我們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一切經當中第一,《金剛經》也是《無量壽經》的註解。所以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不是獨一。佛法告訴我們,「法門無量無邊,殊途同歸」;「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說一是任一。因為一你才能專,專就能成就。

Ø   佛法裡面講通,是通自性,他沒有見性,所以還貢高我慢,還自以為了不起,這就是過失。讀再多的東西,你只通表面、通文字,不能通自性。如果你是一門深入,通自性;如果通自性,明心見性了,的確世出世間一切法門,沒有一樣不通達。

Ø   傲慢是煩惱,讀的愈多是煩惱愈長,這不是佛法。佛法真正通達的時候,那個人和睦謙虛,你們在經上看,哪一尊佛有傲慢,哪一尊菩薩有傲慢,沒有!凡是貢高我慢的,不通!念得再多也不通,這個不通諸位要記位,不通自性,沒有見性。所以他念那麼多書,他得的結果是什麼?得的是:增長邪見。這才知道古大德為什麼教誡學人一門深入,一門深入不會犯這個毛病。

Ø   自性是根本。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根本出生的。所以會學的學什麼,找這個根本,根本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淨宗講的一心、清淨心,那就是根本。根本怎麼修?要專一就修得了。

Ø   世出世間萬事萬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論是學佛,無論是在世間求學也好、辦事也好、生活也好,你要能夠掌握到一,你沒有不成功的,你沒有不快樂的,你沒有不幸福的。你要是搞多了、搞雜了,縱然你有一點成就,你會生活得很辛苦,生活得很勞累。

聞法當深會其用意之所在。若執著名言,死在句下,為學佛之大忌,亦非圓融無礙之佛法矣。

Ø   古人所謂「耳聽、心聽、神聽」,不一樣!這是形容領會的深度不相同。耳聽是最淺的,心聽就深了,神聽就更深,要能體會。不會聽的人,就是下面所講的「執著名言,死在句下」,這是學佛最大的忌諱。這樣聽經,佛法的義趣他決定體會不到。

Ø   最怕的是「執著名言」,那叫讀死書,讀死書世間人講叫書呆子。用這個方法來讀佛經,就變成佛呆子。要記住,佛法是圓融無礙,那是真的佛法、大乘佛法,《華嚴經》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能入得進去。死在句下的人,是永遠沒指望,他入不了這個境界。

信、解、行、證四事,無一不關緊要。而信解尤為最要也。

Ø   信解是入門,信解最重要。真正解了之後,沒有不肯行的;真正肯行,沒有不證果的。不明放下的道理,放下的道理是看破,也就是說你看不破,所以你放不下。真正看破了,那個放下不要人說,自然就放下,他再也不會執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dian 的頭像
    sadian

    阿修的補習班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