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來藏真實義,故曰如來說。 

Ø   世尊為我們解釋諸法實相。實相說不出來,旁敲側擊把那個實相烘托出來,用這個方法。告訴我們實相既不是相也不是非相,相是色相,是有相,非相是空。說明真相既不可以說有,也不可以說空,空有兩邊都不能說,那怎麼個說法?只可以說「相而非相,非相而相」,用這種方法說,讓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你在這個句子裡頭去體會。這種說法,實在講真的是一個字也沒說,一句話也沒說,所謂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要在這裡面去體會。真正體會得了,所謂「見而無見,無見而見」,「聽而無聞,無聞而聽」,那你就有點味道了,真正東西你才能夠領略幾分。

Ø   《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講如來藏,如來藏是什麼?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此經上講的如來,一如,都是一個意思,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世尊每每就一樁事情說出許多的名相,用意是叫我們不執著,叫我們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一接觸就明瞭、就悟入。

佛經中常云,性體空寂。因防人誤會性體之空為空無,性體之寂為枯寂。故復名性體為實相。

Ø   這也說明佛為什麼使用許許多多不同的名詞術語。世尊知道凡夫的大病就是堅固的執著,他要是不執著,說老實話,修行證果很容易,哪裡要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用不著。這個病,病根太深、太重,很難拔除,我們要曉得,就是著相,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Ø   所以防人誤會性體之空,他講空,空是什麼都沒有,那叫空,佛說的空不是這個意思。佛說的空是什麼都有,不是沒有。什麼都有,為什麼說它空?因為它了不可得。本經末後,從比喻當中說「夢幻泡影」,你們想夢幻泡影有沒有?有,不是沒有;雖有,不可得。因為它不可得所以叫它做空,不是沒有;把它當作「空無」來講,那錯了。

Ø   性體之「寂」,把它當作枯寂來講也錯了。寂是什麼?寂是淨、清淨,清淨到了極處。雖然清淨到極處,它不是死水,它是流動的活水,所以它顯示出大用無方。十方法界哪個地方有眾生求,佛菩薩立刻就感應。

Ø   我們也求,求了不感應,天天念觀音菩薩,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不來顯給你看一下,這是什麼原因?你雖然有求,這當中有障礙,不是佛菩薩不應,是你自己有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曉得,把這個障礙去掉,就感應道交。

實是真實有,非空無也。相是熾然顯現,非枯寂也。

Ø   諸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看的,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大乘經上常用比喻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龍象,就是大象。我們看大象,到動物園去看看大象,所有動物裡面,大象好像是在定中,牠很穩重、慢慢的。牠不像其他的動物蹦跳得很快,好像心不定,象好像都在定中一樣,用這個做比喻。諸佛菩薩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那都是定,可見得那個定不是盤腿面壁,所有一切活動都在定中,都沒有離開定,那才叫甚深禪定。

說名為實,顯其妙湛總持,常恆不變,雖空而非無也。說名為相,顯其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雖寂而常照也。

Ø   說到「實」,顯示自性妙湛總持;妙湛總持不動尊,也是在《楞嚴經》上的。「湛」是比喻像水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從水面就看到水底,這水清,湛是清淨的意思。妙湛是清淨到極處!形容我們真心自性。總持就是具足的意思。自性清淨心中,一樣都不缺。一切萬相能夠隨緣變現。妙湛總持,而它的性體常恆不變。能變的真心,性體永遠不變,變的是它起用;它的作用會變,它的本體不變

Ø   「經」也有鏡子的意思。我們每天早晨起來,晚上睡覺之前洗洗臉,都要照照鏡子。我們展開佛經,佛經是一面鏡子,照我們的清淨心,照我們的真心本性。我們臉上有一塊髒的,知道把它洗乾淨;心裡面那些髒的東西,為什麼不把它洗掉?心裡面哪些東西是髒的?貪瞋痴慢疑惡見都是骯髒的,這是很粗的。微細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你心裡面骯髒的污穢東西,為什麼不把它洗乾淨?還要把它留在那裡,這就錯了。

古德說實相,為無相無不相。此說甚妙,極為簡明。

Ø   註解《金剛經》的人很多,其中不少人解釋實相,用這一句「無相無不相」。無相是從體性上說的;無不相就是現相,就是有相,是從現相上講的用無相來解釋實這個字,用無不相來解釋相這個字

性體本不是相,故曰無相。雖不是相,而一切相皆緣起而生。無相無不相,正性體之真實相狀。

Ø   真如本性能隨緣,隨染緣就變穢土、變六道,隨淨緣就變淨土、四聖法界。四聖、六凡,依正莊嚴,是真心本性隨緣變現出來的,所以它是無不相。

相不相俱離,如來藏之真實相狀,如是如是。

Ø   你著在無相這邊錯了,著在無不相這邊也錯了,如果著無相無不相還是錯了,統統不能執著,體會它的意思,決定不能執著。體會這個意思,心裡面還有一念體會,那也錯了。確確實實要像鏡子照東西一樣,痕跡都不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裡頭痕跡不留。

當知佛之說法,原為破眾生之執。因偏私故執。

Ø   執著從哪裡來的?私心。《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有我就有私心。起心動念要為我,所有一切物要想方法把它變成我所有,那就苦了。我所有,就是我們一般人講患得患失。我所有,真的你能夠得到所有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得個什麼?你有什麼?

Ø   真正的福報沒有別的,佛給我們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多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那是你積德修福。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我們佛弟子聰明人要做帶得去的,帶不去的不要幹。你們大家也都常常掛在嘴邊,「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東西能帶得去?業。我們不要帶惡業,也不要帶善業,我們要帶淨業。用清淨心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帶這個業,我們幹這個。

因執著而愈偏私,眾生所以造業受苦,輪迴不已,生死不休,全由於此。

Ø   論善根福德,有很多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比不上我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經上給我們作證。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你遇到淨土法門,你怎麼會相信?你怎麼肯發願念佛求生?你接觸到這個法門,你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念佛求生,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滿了。論斷煩惱、論修定、開智慧,我們不如他。這些事實我們也要搞得清清楚楚,然後才知道珍惜這一生的機緣。

而世間所以多煩惱、多鬥爭,乃至殺人盈城、殺人盈野,亦莫不由此。故世尊出世救苦,首須破此。

Ø   佛菩薩要救度一切眾生,從哪裡救起?從喚醒我們愚迷,從離四相、離四見做起。徹底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是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夠把這個看清楚了,這種事情看清楚,就叫做看破;不再執著,那就是放下。能夠看破、放下,大乘法就不難了,決定不會把意思錯解,這一生當中就有成就的希望。

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